世界防治肥胖日|防治肥胖 让我们不再负“重”前行

本文转自:劳动午报
世界防治肥胖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节日 , 定于每年5月11日 , 旨在提醒大家重视肥胖问题 , 树立健康意识 , 预防肥胖 。 5?11的谐音是“我要1” , 最后的那个“1”代表苗条 , 通俗地讲就是“我要瘦” 。
我国肥胖人口为世界最多!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 , 中国人的腰围变得越来越粗 。
最新调查发现 , 全球成人肥胖者人数已经超过体重过轻者 , 而中国的肥胖人数以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 , 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 , 高居全球第一 。
4月26日发布的新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指出:我国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已超过50% 。
世界防治肥胖日|防治肥胖 让我们不再负“重”前行
如何衡量自己的胖瘦?
体重的评判标准有“正常”、“偏低”、“超重”、“肥胖”等 。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体质指数BMI(body mass index)用于判断体重最常用的指标 。
BMI(体重指数)=体重(kg)÷身高(m)的平方
表一 中国成年人体重分类 BMI = Kg体重/㎡身高
【世界防治肥胖日|防治肥胖 让我们不再负“重”前行】分类
BMI /kg.㎡
肥胖
BMI≥28.0
超重
24≤BMI≤28.0
体重正常
18.5≤BMI≤24.0
体重过低
BMI摘自 中国营养学会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
对于一般人群 , BMI的高低基本由人体脂肪含量的变化决定 。 而对于常年锻炼的人群(如运动员、健身爱好者等) , 因体内肌肉比例高 , 仅靠BMI不能做出体重判定 , 还需要依靠测定体脂成分等判定 。
另外 , 老年人体重正常的BMI判断界值与中青年人不同 , BMI在20.0~26.9为宜 。
需要注意的一点是 , 一些看上去肥胖(腰围粗、肚子大)而不超重的人群 , 是无法依据BMI做出体重是否存在健康风险的判断的 。 这是因为脂肪组织在体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对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。
近年来 , 越来越多对脂肪分布与健康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发现 , 腰围是衡量一个人寿命长短的重要指标 。
当女性腰围超过80cm、男性超过85cm , 或腰臀比(腰围/臀围)男性超过0.9 , 女性超过0.8时 , 就预示慢性疾病发病提高的风险了 。
防治肥胖 , 我们需要怎么做?
掌握管住嘴迈开腿的正确打开方式
世界防治肥胖日|防治肥胖 让我们不再负“重”前行

    推荐阅读